神經語言程式學:一個頗受爭議的新取向(凌坤楨 2003年11月)
神經語言程式學( Neuro-Linquistic Programming ,簡稱 NLP ,本文中均以 NLP 表示。另國內的譯名有『神經語言學』、『神經語言策略』。)是一門怎樣的學科?頂個怪怪的名稱,傳說有著很多神奇的技巧,而近三十年的發展迄今始終不被主 流心理治療的社群接納。雖然筆者這些年來在這領域有些學習及實務應用,但當我想到要介紹它的時候,一時之間還真不知道要從何說起。
或許,瞭解它的一個方式,是先從 NLP 的基本假設,和相關的介入技術談起。
從 NLP 的基本假設群和其介入的技術談起
NLP 的基本任務,就是去揭露身為人類的更深層結構 (Deeper Structur) ,以及我們是如何由這看不見的結構轉化到表面結構 (Surface Structure) 以與這世界建立互動的過程。而 NLP 的深層結構就是它的假設前提。 ... 這些假設前提又是後來所有後續發展的 NLP 的觀念及模式的衍生原則。
Robert Dilts (1996)-- 致力於整合 NLP 最力的 NLP 發展者及訓練師
所謂『假設前提』 (presuppositions) 就是說──這些並不是真理,而是我們對於何為『真理』、何為『現實』,在內心的一套想法。是我們生活和行動的,未經證實而我們信靠的一些『生存假設』,是我們看待世界的模型。
NLP 的基本假設在每本書中都有著若干的重複與出入,從七項到二十多項參差不齊(這也若干的反應了 NLP 的多元觀點的特色),我嘗試把它歸納為幾組基本假設,並以一些案例來說明: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