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從《阿凡達 Avatar 》看電影製作:中國電影只缺特效嗎?

 avatarnewsite

這個賀歲檔注定是美國大片的天下,好萊塢災難片《2012》票房已過4.6億元人民幣, 而1月4日上映的《阿凡達》票房達到4億元人民幣似非難事。不少中國電影人認為中國電影就是因為缺少先進的特效製作團隊而略遜一籌,但更多人認為,中國電 影能從《阿凡達》中學習的不僅僅是特效製作。

十年磨一劍

影評人竹聿名認為,觀眾看到的是《阿凡達》表面的光鮮,獨獨忘記了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花了12年才產下這個「兒子」。「我們可以算一筆賬,如果 《阿凡達》全球票房能和《泰坦尼克號》看齊,扣去影片的投資,平均下來,1年也就賺1億美元。中國有哪個電影人肯和卡梅隆一樣,放棄短線投資的巨大收益, 花10多年時間潛心於一部電影?」影評人風間隼也表示,卡梅隆請專家學者為影片製作的《潘多拉星球百科全書》,直接給了觀眾一種栩栩如生的實在感,「連我 這樣的『細節摳』都看得津津有味。」他認為,比起為電腦特效投入的億萬巨資來,請幾個顧問的投入簡直就是九牛一毛,可從另一方面來說,這種知識依賴於整個 社會的知識積累,依託的是發達國家的一整座堅實的知識大廈,「卡梅隆對於某些細節的堅持,使得影片延遲了10年問世,但他的這種堅持最終被證明是值得的。 現在還有誰認為,我們比國外同行差的只不過是金錢和技術?」

創新是王道

法國影評人Sam說,從特效層面上來看,卡梅隆並沒有僅僅依附在好萊塢現有的技術上,而是自主研發了3D攝影系統,並且發明了將真人表演同CG 畫面合成的觀察平台,完善了3D電影的表情捕捉系統,革新了動作捕捉技術。完全可以說,他拍攝的《阿凡達》開創了3D電影的新紀元。Sam認為,敢於創 新,才是《阿凡達》贏得票房和口碑的根本,「一個缺少本土參與者,或者即便參與了也無甚創新的特效電影注定會被觀眾忽視、遺忘。」

電影評論人姍姍說:「在國內,沒有出現過能與投資相抵或盈利的特效電影,於是沒有電影公司敢於將數額龐大的資金注入到特效電影製作中;而越是沒 有能為人稱道的中國本土特效電影出現,中國的電腦特效團隊就越發沒有好的市場培育氛圍——這形成了中國電影特效製作的惡性循環。」姍姍認為,從近年發展趨 勢看,中國影人也渴望能純熟地運用特效技術,賦予電影夢幻包裝,「《風雲II》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姑且不論影片的劇情好壞,這部片子對特效有很多自己的 想法。」

心態不能輸

來自好萊塢的特效大片今年在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得勢如破竹。6月上映的《變形金剛2》成功搶下《泰坦尼克號》霸佔了11年的影史票房冠軍寶 座。不到半年時間,《2012》就趕超了《變2》成為霸主,而寶座是否會易主《阿凡達》仍是一個未知數。有很多國內電影人看完《阿凡達》之後很沮喪,導演 陸川、阿甘都覺得,中國和好萊塢電影技術上的巨大差距會讓未來的中國電影在市場上「完敗」,但影評人張小北卻有著自己的看法:「讓電影擺脫雜耍層面進入藝 術範疇的,並不完全取決於技術,更重要的是『故事的藝術』。無論多麼炫目的技術,如果沒有一個好故事作為本體,它都不能被稱為一部好電影。」

張小北覺得,《阿凡達》雖然很震撼,但它在市場行為上來說還是一個特例,過於龐大的製作資金,讓此類影片很難成為電影市場的主流。「觀眾去看電 影,並不都是衝著視覺奇觀和感官刺激去的,他們更多的是想讓自己從電影中得到感動。因為文化上的差異,目前還是我們可以抵擋好萊塢電影的堡壘。但是能守多 久,就看我們自己爭氣不爭氣了。如果中國電影人自己先從心態上怵了,那我就啥都沒說。」  本報記者 張藝(新浪娛樂編註:本文有部分刪節)